我社畢業55週年翡翠禧慶典文章



范國 翡翠禧慶典記盛

            紀念55周年叫做翡翠禧。今年(2017)旭社(1962)畢業55周年,是慶祝翡翠禧的年份。5在中國是很有意思的數字,
            乾卦的第5爻說:「飛龍在天」,是易經中最好的。現在並排兩個5,那更是錦上添花,不得了。所以旭社今年在港的
            慶典籌備委員會也特別隆重其事,要把慶典搞得有聲有色。本次慶典合共辦了三個旅遊:慶典前的湖北遊、
            中山遊和慶典後的印尼遊。旭社社友中有不少住在海外,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和台灣。他們遠道前來,熱情敘舊
            籌委會因此也大事鋪張,舉辦了歡迎宴和惜別宴。當然更有重頭戲,在同學日一同回母校慶祝翡翠禧和參加當晚
            的大公宴。現把各事略一報道於下。
             
            首談湖北遊。社友先去朝拜武當山,遊武當山文化遺產古建築群,包括銅鑄仿木建築,號稱金頂的宮殿、復真觀、
            紫霄宮等。同行旭社共有七人,既在武當,不自覺地幻化自己為倚天屠龍記中的武當七俠。書中七俠彼此互重情義,
            旭社同學間友誼篤厚,跟他們相比,實在不遑多讓。繼赴神農架和王昭君故鄉興山。神農身試百草,
            以妙藥救治眾生疾患;王嬙和番,她淒美的故事乳養了歷代不知多少詩詞戲曲,豐富了我國的文壇。社友到此訪
            其古蹟,不免邈思古人,自有特別的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到遊恩施大峽谷時,眾人在貼崖的窄窄棧道上
            一整天驚心步步,風光也就不負艱行客,供大家觀賞到造化奇功:一線天、雙子塔、母子情深等絕色山貌,
            教社友大開眼界。其中的一炷香,孤峯凌空拔起,直逼雲霄,不知孫悟空何時把定海神針移置於該處,令人驚嘆。
            之後,社友又遊覽過荊州古城、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等景點。團友黃康育為這次旅遊,另撰有鴻文,妙筆生花,
            大大補足本文所述不足,大家萬勿錯過。
             
            另一旅遊重點是中山純玩團。參加社友共28人。28諧音易發,可真吉利。因人數足夠,能獨立成團,自訂每日
            出發和休息的時間。這甚合大家心意。另外,可以不吃團餐。社友不慳阮囊,餐餐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大快朵頤,
            滿足老饕之腹。同時團無外人,大家更言無忌憚,狂野一番。在中山時,所住為鉑金五星酒店,獲高級的住宿享受。
            除食住俱佳外,當然遊覽了不少勝地,包括東莞的百香果果園、華陽湖生態濕地公園,中山的孫文西路步行街。
            在參觀中山咀香園餅家時,大家還可自製杏仁餅,重溫兒時過農曆除夕在家造餅的趣事。那天,社友都買了
            不少餅食手信,帶同歡樂,滿載而歸。
             
            談到原先安排慶典後的印尼遊,眾所周知,今年秋季印尼的阿貢火山突然再度活躍,蠢蠢欲動。按理社友應該
            按兵勒馬,但竟有一位勇字當胸的社友傅申根硬去參加,難得有兩肋插刀社友,楊氏昆仲(楊壽仁和楊康裔)
            捨命陪君子。無線電視有一節目:三個小生去旅行,口碑平平。旭社的這三個小生曾傳回來給社友觀賞旅遊
            花絮影片:三人穿上色彩繽紛的沙龍裙子,載歌載舞,詼諧有趣得很。要是無線導演發現,找旭社三人去瓜代,
            收視當可大大飆升。在峇里時,火山果然迎接他們,猝然爆發,可幸團中有「壽」有「康」擋煞,因而無災無難,
            並能在峇里機場大封鎖前,及時離開,轉到椰加達。最終,三位仁兄平安返港,旭社其他同學這才安下心來。
             
            再說慶典前後的歡迎宴和惜別宴。那都很有特色。歡迎宴設在尖東的富豪軒,承社長楊康裔的面子,獲得一個
            很好的宴會廳。當日筵開七桌。宴會前,派發社帽和社褸。帽子及社褸以紅藍兩色為主,上繡醒目的「旭」字。
            各人急不及待穿上,廳中一片紅藍,洋溢着紅藍兒女、四海一家的精神。社友們久別重逢,有說不盡的往事。
            社友梁守恆身體違和,也特意來給同學們打個招呼,並留下捐款,方才離去,實在難得。也有坐輪椅的黃燕嫻,
            從老遠的新界前來,跟同學敘舊,使人感動。散席後,又有各班合照,方才依依分手。至於慶典後的惜別宴,
            則設在跑馬地的紀利華木球會宴會廳,也筵開七桌,除有多道美餚外,方杰慷慨送出四大箱共48瓶佳釀。
            席中享用之餘,也供多位社友得攜返家,再一品味。秦德荃送出賀年掛飾一百件,人人有份,皆大歡喜。
            任偉光捐贈抽獎禮物,是24件滑雪背心,有大碼、中碼、小碼可供選擇,真是十分體貼。席後是社務討論。
            大家一致推舉楊康裔擔任永遠名譽社長。我社丹青高手余石林,精心地畫了一幅女媧國畫,致送給楊康裔,
            感謝他多年來為社務殫心竭力,勞苦功高。當晚討論結果:在永遠名譽社長之下,設置執事委員會處理實務。
            委員由各班代表組成,包括秦德荃(信班)、吳桂枝(望班)、顏思齊(愛班)、黃志宏(光班)。
            另外,推舉出同學會旭社代表:蘇健興和范杏顏。大家也討論了社刊出版問題。范國報告將會把過去幾年的
            活動和照片綜合,於2018年內出版,並呼籲社友及早撰寫文章和提供照片,來充實篇幅。來自多倫多的
            程慶生也致辭,說世界培正同學日將於2018年8月份在溫哥華和多倫多舉行。他鼓勵社友參加,
            說屆時大家可在溫哥華和多倫多再度聚首。
             
            最後來記慶典的戲肉。那是在同學日舉行的翡翠禧。那天社友先在母校附近的唐宮吃點心午餐。華保德由傭人
            推輪椅前來跟同學相會,星加坡的胡開源三代七人同來參加,均使人動容。午餐後,一眾七十多人同回母校。
             一入校門,學弟學妹禮貌周周,接待十分熱情。由小學上操場的多層樓梯,是拍攝大合照最佳的地點,社友當然
            好好利用。為標示旭社社徽和慶典名稱,我社今回捨用傳統的橫匾,而改用直拉架。這可見我社處事能緊緊跟上
            時代的步伐,又如今次慶典的一切聯絡溝通,我們就充分運用Whatsapp呢!大合照後,社友參觀中學校舍去。
            螺旋樓梯仍在,大家閉目諦聽,依稀復見當時梯上飛奔之景,尚聞嬉哈追逐之聲。在學弟學妹帶領參觀專用教室時,
            大家也喜見校方添購了許多新的設施。音樂室的音響設備很先進。科學室的儀器,連機械人也可組裝。參觀後,
            到小學大禮堂去。上回旭社50金禧慶典,只能用那個在體育館上方的舊禮堂。今次則可享用嶄新的小學大禮堂。
            它位於校門入口處錢涵洲紀念樓二樓,採用現代演奏廳的設計,有上下兩層。全堂為可摺式固定的紅絨布座椅,
            分左中右三排,夾上兩條通道。慶典在那裡舉行,顯得特別莊重。慶典開始是唱校歌。學校銀樂隊以雄壯的樂音伴奏,
            喜樂的氣氛就此釀成。跟着有中學、小學兩校長分別報告校務,大家在聽到母校中、小學都有輝煌的成就和健康的發展,
            心裡都十分高興。到了級社慶典環節,當日共有十一屆級社先後會上禮台,我們旭社排在第五。等着等着,
            興奮的時刻終於到了,司儀宣佈我們登台。穿上醒目社褸的社友便由左右通道步上禮台。我們排好位置站好後,
            同學會便進行授旗儀式,台下鎂光燈不停閃動,記下了我們慶典美好的一刻。本年有多位社友樂捐金錢,共集得
            港幣三十萬元,也趁這機會獻禮回饋,由籌委會主席石耑生代表分別致送給中學、銀樂隊、小學和同學會。
            日間各級社慶典完結後,同學會準備了大型專車,送我們去九龍灣展貿中心參加晚上的大公宴。不說不知,
            香港培正同學會已創會90年,今年大公宴即定名為香港培正同學會創會90周年紀念大公宴。我社幾席連在一起,
            大家又有敘舊閒聊的機會。當晚最惹人注目的項目,是由各級社代表高舉社旗,精神赳赳,魚貫操去宴會廳的禮台。
            這一長長的級社旗列,喻意培正紅藍精神,薪火相傳,極富意義。及到台上,一片旗海,各呈異采,蔚為壯觀。
            當日宴會,也讓不少同學帶來驚喜,在宴會廳裡,有時會發現一些平常相識的朋友和同事,原來彼此還多一重關係,
            是上下屆別的校友來呢!
             
            旭社這次翡翠禧慶典,有旅遊、有宴聚,還有同學日慶祝活動,全都圓滿成功。這全賴籌備委員會,在楊社長
            領導和督促下,花心費力去辦好。社友都為此滿懷感激。另外﹐籌備委員會主席石耑生令弟石耑志先生,
            在旭社的多個活動﹐充當義務攝影師,以他專業的拍照技術﹐給旭社留下許多美好的時刻,供日後重溫回味。
            對他,大家也至深感銘。在同學日慶典大會中,接受授旗最年長的級社是1942年畢業的斌社,
            我旭社一定會跟他們學習,自強不息,保持矍鑠,繼續參加以後多年的慶典。
         

黃康育 2017年12月12日 湖北旅遊--旭社翡翠禧慶典之 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國民革命軍於武昌(今歸入武漢)革命成功,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一百零六年後,旭社‘七子’,一個年齡加起來超過五百多歲的“老年先鋒隊”,為慶祝翡翠禧,率先於
            二O一七年十一月四日清晨,從香港機場出發,奔赴革命聖地武昌,繼而登上了道教聖地武當山,
            也先後訪遊壯麗的恩施大峽谷及歷史古蹟黃鶴樓等等,從而揭開了旭社翡翠禧一系列慶祝活動的序幕。
             
詩曰:
             旭老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武當逶迤騰細浪,
             恩施磅礴走泥丸;
             揚子水拍雲崖暖,
             彩虹橋橫萬丈寒;
             喜見興山黃鶴蹟,
             旭老過後盡開顏。

             (注: 旭社七位老寶貝, )
             (    昭君故居。     )


             這次湖北八天七晚的行程,遊走多個城巿,每天攜帶着行李,早出晚歸,不是舟車勞頓顛簸趕路,
             就是徒步上山過棧道。說到途中最艱難困苦的一段,莫過於穿越恩施大峽谷了。在那兒,大家提心吊膽,
             走過了絕壁長廊、一綫谷、一柱香、雙子塔、母子情深等等充滿刺激驚險又美麗絕倫的景點。
             據隊友精確的路程記錄儀器顯示,當天行走了上下坡石階共約二萬步,合7.5公里之遙!

             據‘路透社’消息,我們所走的那條旅遊路綫因需消耗大量體能,乃為二、三十歲年青小伙子設計的,
             其中恩施大峽谷又是一個新開發景點,得全程步行始能達到尋幽探勝的目的。而我們這批年超七十‘老坑’,
             竟‘矇查查’地給‘引入歧途’。究其因由﹐據說是某日楊主席心血來潮,在湖北地圖上畫了一個圈,
             欽定此行程路綫,交給領隊,說:“你辦事,我放心。”我等之湖北旅程,於是拍板定矣。

             旭社七老懷着一顆熱忱之心,興奮之情,拖着七十多歲的老軀,拚着老命上陣去也。
             入了團,當了過河卒子,唯有勇往直前。行程雖苦,隊友們精誠合作,互相照顧,生息與共,
             不時互相調侃抬槓一番,亦苦中有樂。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藉此旅遊機會,我們了解到湖北省融合了楚文化、三國文化及近代中西文化的古風遺韻。
             下面依日程簡敘我們旅程所見風光。

武當山
              號稱天下第一仙山,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
              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於世。一座座歷史悠久的寺廟,隠隠約約顯現於名山大川之間,
              加上晨霧雲濤裊裊升起,置身其中,如入飄渺的仙境。觸景生情,不自禁地吟起唐詩一首: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至於著名太極師祖張三丰銅像,則豎立於十堰市中心,供後人瞻仰。

神農架
               橫臥於三峽以北之長江與漢水之間,乃我國遠古先民神農氏發祥之地。千百年來,
               人們在亙古不變土地生存、繁衍、生老病死。

興山(香溪)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之故鄉。那兒有剛興建好的昭君紀念館,門前有雪白的昭君石膏塑像。
               館內有資料,詳細介紹昭君和番的淒艷故事。觀後感慨萬千,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附近商店招牌定名皆與‘王昭君’拉上關係,其中有一家‘王家酒坊’,對聯頗為風趣工整:

                                    釀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東南西北人
                                    紀念館旁有一小溪,據說當年王昭君曾在此浣紗云。

恩施大峽谷
              是近年開發的景點,沿途壯麗的喀斯特地貌及雲中高路風光,有「雲中天梯」之美稱。
              峽谷中有百里絶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和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

               旅遊最後一日,在武漢遊覽了荊州古城、湖北省博物館、江漢路步行街和戶部巷食街。
               也訪遊了歷史上有名的黃鶴樓和武漢長江大橋。該橋建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第一座橫跨長江的大橋。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共建85座橫跨長江大橋了。
               那次旅遊,花絮也不少。試錄如下,以供一粲。

昭君妹妹
                時光一去永不返。現實雖如此,但夢境可是另一回事啊。話說某君自參觀了王昭君紀念館後,
                深深為昭君美麗淒豔的傳奇故事而顛倒。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於是每晚夜闌人靜時,
                睡夢中不停呼叫“昭君妹妹”,憧憬着“昭君妹妹”的重生。當全中國轟轟烈烈向中國夢邁進的同時,
                他老兄卻靜悄悄地做他的“昭君妹妹”夢。送上一句:祝他好夢!

上海大媽
                某日旅遊車上山途中,接來一批上海旅客。B君旁邊剛好有一空位,坐上一位“上海大媽”。
                據B君後來告知,那大媽用上海話跟他交談,頗為投機。正漸入佳境,上海大媽開口問B君年齡,
                B君簡答:“八十。”大媽可迷惘了,心忖:八十指八十後嗎?看來他可沒那麼年青;八十歲嗎?
                可又沒那麼老,鬼才相信!當大媽認識到B君缺乏某方面的誠意時,只好怏怏然下車去了。
                “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奈何!只不過世間又多了個負「心」郎。

成熟了
                某日,在旅遊車上交談有這個片段:

……

A:“細佬到底成熟了。”
B:“什麼「了」?”
C:“石「了」,石「袋」。”

‘舞’女
               離別武漢當日,在食街“戶部巷”午餐。某君有緣與一對母女同桌,並詢及她們碗裡麵的名稱及配料等等。
               餐畢,我們前往長江大橋參觀時,某君再次與該母女相遇。某君後來告訴我們說他又見到那‘舞女’。
               我等錯愕,奇怪那裡來了‘舞女’?幾經解釋,我們才明白過來,是他誤將‘母女’發音成‘舞女’,致使我們迷惘。

跌落馬桶?
               某君不幸腸膜過敏,別人有三急他更急。某日中途停車午餐,他老兄以跑百米的衝刺速度去忙於解決。
               一會兒他回來告知大家他曾有驚險的一幕。他細說當他一眼見到有一個可坐的馬桶時,即喜出望外,
               因為有這便可不需使出吃力的馬步式“蹲”功,殊不知當他坐上去後,整個馬桶蓋向外滑蹓出去了。
               幸好他腳下功夫到家,才沒摔個人仰馬翻,四腳朝天。

一條褲之謎
                在車上某君突發妙論,自稱只穿一條褲子。本來他穿多少條褲子,干「卿」底事!但他既厚顏,
                膽敢說出,要show off乎?我等聽後覺得他這是一個挑戰,於是我們便急於求証,但終不得結果。
                後回頭想想,他有自由穿幾條,甚或不穿,何必窮追猛打!且放他一馬吧,我們閒事莫理,自求多福好了。

湖北菜餚
               湖北,在洞庭湖之北,跟湖南只一水之隔,也以嗜吃辣椒出名的。八天行程中,幾乎每天都少不了辣味,
               教人有點吃不消。但同團某君例外,以‘天不怕,地不怕,最怕不辣’自詡。每坐下用餐,
               他必向餐廳要越辣越好的生辣椒。偶爾可從服務員的臉上表情,看出他們懷着不服的疑問:
              「哪兒來的小子,比我們湖北人更能吃辣?!」

尾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旭社七子,暢遊了湖北名山大川,見識到名勝古蹟,得益匪淺。
                湖北遊後,轉眼間,翡翠禧也已落下帷幕。年逾七旬「從心所欲」之年歲,旭社社友得天獨厚,
                仍能保持每隔三、五年便來一次的團聚,真值得自豪。斜照的夕陽,是多麼的温暖和美麗,
                社友們是蒼茫暮色途中的趕路人,讓我們懷着一顆熱忱的心,攜着一個身心俱健的身軀,
                再享下一回相見的歡樂。
         

鄭愛華 我的新生命三步曲--與神和好、與人和好、傳和好的福音

                               
1  與神和好
	人的新生命,始於與神和好(羅5:10說: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
    就更要因衪的生得救了)。我得與神和好,成為得救的人,獲得新生命,這完完全全是藉神兒子耶穌基督為我死和復活。

	神對人,要的是一顆憂傷痛悔的心在祂面前真誠認罪,接受耶穌基督作他(她)個人的神和救主。感謝神恩,
    我先後唸過民生書院和培正中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都在基督教學校。當時我住九龍城獅子石道,隔壁侯王道
    有播道會恩泉堂,我參加那教會的團契,所以從小就知道以下經文:

    (1) 要知道--神愛我(約3:16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2) 要承認--我有罪(約壹1: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3) 要接受--主耶穌(約1:12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4) 必得着--新生命(林後5: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感謝神恩,我高中時以真誠、悔改的心來到神前和人前,相信接受神所賜下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作我的神,我的救主,
     我即時得與神和好,得著新生命,雖然我的新生命太不像樣,常我行我素,多次跌倒,甚至好幾年離開了神的家(教會)。

     感謝神恩,祂的慈愛永遠長存,祂愛我,永不丟棄我。(賽49:15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
     即或有忘記,我(神)卻不忘記你。)(羅5: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在此向我們顯明。)

2  與人和好
      人的新生命始於與神和好,接著,便能與人和好(太5:23-24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
    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約壹4:21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

	我母親原是虔誠佛教徒,我是母親長女。我有六個弟妹。我單顧自己的事,任性,倔強,固執,不聽母親的話,
    不體恤母親的難處⋯⋯我信了耶穌基督後,母女關係更差。

	感謝神恩,幾年後母親因病住在那打素醫院,那年我讀助產士科,我請基督徒醫生,護士,同學探望我母親,
    並為她禱告,傳講耶穌基督。感謝神恩,她相信了,接受了基督耶穌是獨一的神,是唯一的救主。
    (羅10:17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多年後,有一次我抱著母親痛哭流涕,懇請她原諒,
    饒恕我的不孝,並在母親大壽喜宴上也向弟妹道歉,原諒身為姊姊的我,沒有好好地照顧愛護他們。

	在我傳道生涯達到頂峯時(52歲)因身體欠佳--高血壓(上/下血壓為160/120),三酸甘油脂高,
   嚴重骨質疏鬆症,脊椎側彎,椎間盆突出,甲狀腺有良性腫瘤,子宮有肌瘤⋯⋯故我請辭傳道之職,但在長執弟兄妹妹挽留下,
   我仍做到55歲才退休,才交予新牧者。在那三年,我經歷到他們的幫助,扶持,關心,代禱,讓我在病痛軟弱中重建信心,  
   愛心,盼望。靠著加給我力量的主耶穌基督,把我與長執們曾有過的不愉快心結解開了。

	感謝神恩,因先與神和好,接著與家人和其他人和好了。

3. 傳和好福音
      人的新生命始於與神和好,接著,能與人和好,最後會愛傳這和好的福音。(林後5:18一切都是出於神,
    祂藉?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當我60歲時,女兒恩慈結婚不久,兒子展望又當父親了,我滿懷高興到加拿大溫哥華去探望他們,到步才三天,
    接到志宏電話,要我立即回台灣動手術,因化驗結果證實我的甲狀腺腫瘤惡化了,這真是晴天霹靂,我只有向愛我救我的
    神不住禱告,聖經中一句話浮現出來(詩90:10上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70歲,若是強壯可到80歲。)我懇求神給我壽命到70歲,
    看到子女的下一代就心滿意足。感謝神恩,祂賜我遠超過我所想所求的。(羅10:13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我活過了70歲,
    不單看見我的第二代,並且還在不同的地方,成立了傳福音的據點。

	親愛的同學,朋友,我苦口婆心的邀請每一位透過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先與神和好,接著,便與人和好。
    透過神加給我們力量,一切定都迎刃而解,祂必引領與扶持你(羅10:9-10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
    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雖然我們都有不同的際遇、背景、家境、性格、閱歷、
    學歷、 經歷⋯⋯或貧窮或富裕,或坎坷或順心,或淒涼或幸福,或成功或失敗⋯⋯。神是愛,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我們先與神和好, 祂賜下新生命,是永遠的生命,是更豐盛的生命(約10:10下 我(耶穌基督)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
    (詩34:8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新生命是珍惜現在擁有的,感謝父神同在。
	新生命是分享自己領受的,叫別人得益處。
	新生命是相信聖經所寫的,每句都是真的。
	新生命是卸下重擔給父神,因祂必看顧我。
	感謝讚美神,願每一位得著新生命。

附言:請記著:
	Happy moments--Praise God
	Difficult moments--Seek God
	Quiet moments--Worship God
	Painful moments--Trust God
	Every moment--Pray God



陳乃森姑爺 秦德荃之夫
這樣的學校真可愛 十年歡樂不尋常,參加培正校慶活動感言。

                                                                          
	2017年11月18日是香港培正學校創校128周年的校慶同學日,那天也是培正同學會創會90周年的紀念日。
     妻子秦德荃畢業培正,我有幸以校友親屬的身份參加慶典,感受極深。

	培正歷史悠久,歷屆同學回校參加校慶十分踴躍。同學會每年都在同學日舉行典禮,給畢業滿廿五年和其後滿
    五年倍數的級社同學,進行加冕或授旗。本年參與的共有十一屆級社,以1942年畢業75周年的最年長,1992年畢業25載的最年青。
    參加典禮的多屆級社校友,可以統括一世紀以來培正發展的歷史。

	妻子的級社是旭社,今年舉行的是畢業五十五周年翡翠禧慶典,當日下午二時,社友們就回到學校,和一眾來自各國
    回港的同學,興高采烈的參觀學校,回味當年的學習生活。約三時,典禮就在培正小學大禮堂進行,整個禮堂座無虛席。
    典禮開始,由在校的學生銀樂隊奏樂,全體唱校歌,莊嚴肅穆而又溫馨動人的歌聲,滿載着校友和同學們愛護母校的心聲。
    主禮者致詞畢,最主要的儀式開始了,是給各級社加冕或授旗。當日最受囑目的是斌社(1942)的同學,九十多歲的老人家
    仍精神奕奕,回校參加慶典,上台接受授旗,還有一位老師列座,那真令人感動。

             不久輪到旭社那屆了,社友興高采烈地上台,由代表接受同學會授旗。禮後,旭社向母校中學、小學及同學會
    獻禮(捐贈支票),以表示對校方和同學會的關懷和支持。

	培正128周年校慶日,另一個高潮是晚宴。當晚有過百席的各屆校友聯歡共聚,這樣盛大的陣容,真是令人畢生難忘。
    宴會開始前,還有動人的一幕,各社派出代表,擔任旗手,高舉着繽紛的社旗,神采飛揚,昂首濶步,穿過宴會廳,登上廳台,
    喻意薪火相傳,意義深長。 

                學校是培育我們成長的重要場所,一般我們都稱就讀到畢業的學校為母校。慈母生我育我,但培育我們知識品德,
    直至成人的地方,卻是學校。從小學到中學,我們一生中最珍貴最快樂的青少年時代,都在學校裏。它陪我們度過一生中
    最重要的十多年,使我們獲得最基本的知識和才能,得以日後在社會面對考驗和挑戰。老實說,人一生是成是敗,關鍵就在
    中小學時所受的教育。

	我少年時代,因政局的變遷,由國內來港,沒機會讀上培正這所名校,但當年已耳聞培正學校的名聲,知道它特別以
    數學高於一般中學而馳名,流傳坊間的童謡:「培正馬騮頭」,其實是羨慕培正學生頭腦靈活,運動出色。在培正畢業的學生,
    學校已給他預備了一條進入大學的鑰匙,是外國多家名大學取錄的對象。

	說來也是緣份,我跟培正好幾個學生竟沾上關係。念書的時候,家境窮困,離家很遠,租了一個小房間居住,
    為了減輕負擔,我把床位分租出去。當時分租的租客就是兩個培正學生,旭社劉貴全和劉煥文就是這樣結識的。他們勤懇用功,
    給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其後,我進入師範,同組中有兩位來自培正旭社的女生:秦德荃和謝寧。師範畢業了,當年尋覓工作非常困難,
     我幸得導師介紹,進入一所剛開辦的小學任教,像當時流行的一首兒歌歌詞一様:「世界真細小小小,小得真奇妙妙妙。」
     秦德荃竟也和我同任教於該校的下午班。幾年後,我們結婚了,一直是同事和伴侶,在同一校舍工作,直至退休。

	妻子在未退休前,很少參加旭社的活動。2004年退休了,便常常出席旭社的聚會。2007年是旭社的45周年校慶,
    為迎接這個節日,旭社的同學們組織了委員會,由楊康裔、方杰二位社長領導幾位幹事,進行慶典的籌備工作,妻子亦參與其事。
    作為妻子隨行的我,也藉此機會認識了旭社的許多新朋友,漸漸跟他們熟落了。楊社長文采風範,古典文學知識造詣深厚,
    記憶力絕佳,均令我心折。方杰兄平易隨和,熱愛高爾夫球等運動,又是品酒高手。在他二人領導下,有旭社留港同學,
    又另組成一個小組,經常舉行茶聚,聯絡同學感情,包括不時接待遠地回港的社友。

	校慶日的慶典,不僅在港的同學每年會在港母校舉辦,遠在歐美各國的校友,也經常在當地舉行校慶慶祝活動。
    而配合校慶慶典而進行的旅遊,更是同學們聚會的最快樂時光。

	2010年秋季,加拿大的旭社同學,在溫哥華主辦阿拉斯加遊輪七天遊及多天的卑詩省旅遊,妻子也帶同我參加。
    在這之前,妻子和我聯同劉貴全夫婦,先參加蘇健興夫婦精心安排和領導下添加的旅遊行程,我們由多倫多出發,穿州過省,
    第八天晚上才扺達溫哥華,沿途飽覽加國風景及不同城鎮的風土人情。蘇健興為人剛正梗直,做事心思細密,有條理,
    有原則,對朋友慷慨關懷,又是音樂高手。劉貴全是我多年好友,劉太又是我少年時的芳鄰。這次真是一個超值的難忘旅程。

	補記一筆,在多倫多,曾得朱競翔夫婦收留住宿於他的豪宅。他們問暖噓寒,照顧飲食,更導遊當地。朱兄夫婦的情義,
    至今銘記在心。

	隨著的阿拉斯加郵輪旅遊,高潮迭起。郵輪上所見,海天一色,廣闊無涯,時有游魚相伴,飛躍海面。同遊的程慶生、
    石耑生兩兄是攝影高手,我每跟隨他們,在郵輪上遠眺氷川山嶽,追逐美景,並同覓鯨踪。他們在耐心的守候下,終於喜見
    巨鯨游弋,攝得佳作。

	郵輪旅程中,途泊一個小鎮,我偕妻子登岸「自由行」,竟然在一條小河上,得見每年一次的三文魚逆流而上的奇景。
    我脫鞋下河,拚命抱起數呎長活生生的三文魚合照。那真是畢生難忘的奇遇。 

	2012年,是旭社同學畢業五十周年的慶典。那次,世界各地的同學,都紛紛回港,參加培正校慶日的隆重典禮。
    旭社在慶典前後,也一如往昔,為來自海外各地的同學,籌辦旅遊活動,先有台灣之遊,行程五天。在台灣得到在台同學
    吳紹麟的招待,宴飲之外,又蒙宋成銘同學的夫人,導遊台灣故宮博物館。節目尚有遊輪漫遊「愛河」等,
    眾人欣得飽覽台灣風光。

	金禧慶典後,旭社同學們又暢遊長洲,回味昔日在港的生活。

	2015年,世界培正同學會,在澳洲悉尼舉辦校慶慶典,遠途來參加的竟有廣州培正中、小學的學生。旭社也全力參與,
    由在澳的唐逸堯、唐小雅兩同學主理,妻子和我也赴澳參加。典禮後,又得黃志宏同學的甥女陳麗君接待,她也是培正校友,
    青春隨和,在她的陪同照顧下,我們乘當地火車及輪渡,環遊了悉尼,她還慷慨地款待我們在當地品嘗了一次西班牙
    餐館的晚宴。飽啖美食之後,觀賞了西班牙女郎的舞蹈表演,她們還邀請我們一同起舞,這又是另一次難忘的回憶。

	轉瞬到了今年2017培正校慶日慶典。旭社的同學們又進行旅遊活動,妻子偕我參加的是廣東旅遊,在中山石歧等地,
    品嘗美食。

	十多年來,我伴隨妻子參加了多次培正旭社的活動,漸漸也融入了這個社羣,和許多旭社的同學成為好友,
    在彼此的交往中,我有這樣的感受:在培正接受教育的學生,他們學問和品德都有良好的基礎,培正栽培出來的學生,
    許多繼續深造學習,人材輩出,各方面大有成就,在我所接觸的旭社同學中,涵括了各方面的人材,有富商、巨賈、院長、
    教授、學者,各在科學、醫學、生物、化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各有專長。他們秉承母校培正的訓導,以「至善至正」
    的精神服務社會,開創事業,努力了數十年,都有傑出的表現。如今,都到了退休的日子,他們要享受的是無拘無束的人生。

	在我所接觸的旭社同學中,他們很少談及個人的事業或工作,相聚時只回味當年兄弟姊妹般的情誼,這就是培正學校
  「紅藍兒女」,「至善至正」的精神。妻子常跟旭社的同學說笑,說我:娶得她為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我靜中細思,
    也欣然認同。數十年相依,她「教夫、相子女。」對我「耳提」、「面命」,即使我埋首書叢,也衣食無憂。在我的晚年,
    更喜她帶我認識了許多旭社好朋友。最近我很愛唱這首歌:「陪着妳走,一生一世也不分,天天編出兩雙足印,過千山,
    過千海。……」過去幾年,陪著她參加旭社的旅程,正是為此。

	今年(2017年),又陪妻子參加了培正校慶日。慶典後,旭社的同學又在計劃下一次的校慶日聚會了,我也在期待,
    要陪妻子參加旭社畢業60周年的慶典,再一起暢遊。

	旭社范國說我既多次參加旭社的聚會,希望我寫寫個人的感受,我也不怕失禮,便在這裏「盡訴心中情」。
    這一刻,有歌聲又在我的心裏響起了:「友誼萬歲。」
  
湯保歸 <<尋找生命的方向>>

   
         我是在鄉間唸小學的。終日嬉戲遊蕩,不知讀書為何物。稍留下印象是小五的音樂老師曾稱讚我的嗓子好。
    有了鼓勵,遂愈來愈喜愛唱歌。日後甚至拜師學藝三年。今天七十多歲了,猜不到竟憑聲樂之本事,
    我創立了『開心唱歌學講話』,並開了許多班,造福「中風」後講話和說話能力差了的朋友。可謂無心插柳,
    柳成蔭也。

         小學畢業了,我投考中學,並不成功,頓然不知所措。母親吩咐我離開故鄉,遠赴羊城升學。和自幼相依為命   
    的母親分開,十分不捨,幸有兩位姊姊陪伴。在穗一年多,多姿多彩的大城市生活吸引了我,再没有思鄉的依依。

         在穗,我好結識朋友,聽說書,喜巡行;當時與好友三人同去旅行、野餐、看電影、到少年文化宮、逛書店、
    行街和吃冰淇淋,不亦樂乎。

         那時,特別喜愛音樂課。音樂老師是母親的同鄉,以小提琴伴奏,教了許多動聽的抗戰和革命歌曲,我喜歡
    到不得了;現今早已古來稀了,但當年不少歌曲我還能琅琅上口。

         1956農曆年初三,我踏足香港。不見多年的父親,一見我,便脫口而出:「你已經大個仔啦!」我銘記他這話。
    日後,努力獨立,做長大成人的事,無論讀書、工作或做人,盡可能做好,不讓爸媽和兄姊擔憂。

         我自小由母親帶領信主。去穗求學時,當時政治環境改變,視宗教「麻痺群眾」,這使我漸與教會疏遠。來港後,
    年紀輕輕,常與大人辯論,持無神論。但蒙神的保守,考入了一間每星期六有宗教聚會的教會學校。有一天,
    在校園走廊跟人閒談和玩耍。 忽然,一陣悅耳的歌聲從對面禮拜堂飄過來,那是多熟悉但彷彿又很遙遠似的。
    我好像發現了一件失去了很久的珍寶似的。循着歌聲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學生詩班,正在禮拜堂的一角練詩。
    至今,我還清楚記得當時練習的聖詩是“榮耀歸於真神”。這是我久違多年,第一次重聽的聖詩,也是我第一次
    重溫曾經十分熟悉的讚美詩。美好的旋律、敬虔的讚美和詩班員那認真 的事奉態度,頓然把我差點全忘了的崇拜經驗翻起,
    再一湧現在眼前。當時內心非常激動,好像久渴的鹿,遇見溪水;更似浪子回家,重新見到親愛的家人一樣。那挑起我
    強烈的歸家念頭,重新返回主的羊欄!自此,我催促母親同找到一間教會,自此便敬拜和事奉神,至今不輟。

         後來,考入了培正中學。那時,英文是我最感困難的科目。但有一點值得安慰,可能是我的耳朶比較靈,
    在英文Unseen Dictation上,我常常獲得高分。每學期,英文科的平均分因此便能及格,僅僅過關,感謝主!
    數學一科,培正傳統,老師教得好,頗能引起我追求數學美的興趣,我經常到同學的家裡溫習數學,
    並跟那同學相交成為好友。

        在培正,我特別喜歡唱歌,音樂老師紀福柏選了我入合唱團。黃自那首「旗正飄飄」的氣勢和旋律令我陶醉,
    至今還留下深刻印象;我在佈道會獻詩,使我感受到神在詩歌中發出信息。可惜高中以後,沒有音樂科;不過,
    高一和高二,倒設有『聲樂訓練』的選科,我特別選了那科。又參加學生團契及學生自行組織的牧童笛隊。
    週末,我在教會參加青年團契 及詩班;還自學指揮,自此,擔任教會詩班指揮近卅年。就是這樣,我浸淫在合唱的圈子裡,
    長達數十年之久。

    在初中三,擔任我們班主任是教歷史科的林天蔚老師。他講歷史故事非常動聽,對同學又親切與和氣。高中三時,我曾興起要
    在音樂方面發展的念頭。一次,探望林老師時,向他透露這個想法。林老師語重心長的給我意見:「學音樂須有足夠的金錢,
    例如,學某一樂器,便須繳交學費,又要租借琴室練習;若財力不足,又假如在音樂的天分不高的話,在演奏音樂或歌唱上,
    成就可能一般。」當時他的話,縈繞在我腦海達三四個月之久。由於經濟環境不容許,加上對音樂的認識的確並不深,
    所以念大學時,我没選讀音樂系。老師的一番話,對學生之影響可以這樣的深。

        當時,中學同班的同學,受到教學優秀的化學張老師的感染,許多人在唸大學時,都選讀化學科。在羊群效應影響下,
    我在大學也選讀化學科。大學四年,除了研習學術外,也參加了崇基學院團契和詩班,生活多彩多姿。

        每一個人都有他生活獨特處,或者說奮鬥的方向。在崇基時期,我希望可以學業和活動並重,結果兩者都未達理想,
    但卻塑造了全新的人生。在崇基校內,與一班基督徒的兄姊、老師、教授、學兄學姊相處,學識了怎樣思考和如何以基督化
    的精神去待人接物及處事能力;在別人的潛移默化下,加上我個性開放,會盡量吸收外來的東西,故塑造了我現今的性格。
    我十分感激中文大學的四年教育。大學之道,明德格物,是甚有道理的。

       大學畢業後,我繼續尋找生命的方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奇妙的,多變化的;我不斷在社會裡跌跌撞撞,
    在多個方面的接觸 與嘗試下,晚年才發現,原來我少年的信念和願望,最終竟然可以達成!

        1966年9月,進入觀塘基智中學任教,8年後,升為校長,先後服務了廿五年。曾指揮基智合唱團參加校際音樂比賽,
    又成立基智笛隊,中樂團和設立基智音樂節等,使校園到處響起絲竹之聲。 

        1990年初,接近五十歲,感到自已在中學,在教會的區會,在教堂和社區裡的多個服務十分繁忙,人有點累。
    細想世上沒有永恆的,教人捨不得的事業,我便毅然捨棄光明的前途,移居加拿大中部莎城Saskatoon,在商埸經營一間
    日式快餐店。不為金錢,只為簡單的,家庭式的,教會的,同時愉快的生活而工作。兩年半時間,在那裡建立美滿的
    人際網絡, 參加教會,還在詩班方面事奉,創立了唱中國歌的合唱團。那幾年,收入很少,但輕鬆,沒有壓力,
    生活愉快,家庭和睦,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在莎城,我重遇高中三數學科老師朱達三先生,也認識數位紅藍兒女。我們有數次會面。朱老師在1991年不幸去世,
    幾位培正中學校友,包括我,一起為朱老師扶柩。 

         為了過開心和輕鬆的生活,也為了兒女的前途,也想證明自己的適應能力頗大,我去了苦寒之地。居住於冰冷的莎城,
    我並不以此為苦。最苦的,是我所經營的生意愈來愈差,一生本領難以發揮,我逼得返回唐山--自幼成長的地方,
    謀求再發展。1994年,回香港渡假,知道青年會書院尋覓校長。寫信去申請,結果成功了,在1994年9月上任。

    但想不到在1996年3月26日,卻中了風。當日,右手右腳無力,嘴歪,說話有障礙。滿以為教會的事奉及社區的活動
    很難延續下去了。上帝的恩典真是奇妙,卻讓一個「中風」的子民,歡天喜地去述說祂偉大的能力。神使用我,賜我有能力,
    在「中風」患者方面和培育聖靈方面,恢復工作,感謝主! 

         我相信那是上主磨練我。使我這最卑微的人,為中風患者服務。至今我早踏入古稀之年,仍能獻出些微的力量,做光做鹽,
    吾生已無憾矣!

 
趙從偉 旭社一家親

   



         顏思齊,綽號阿柴、柴記,待人誠懇、豪爽仗義、喜歡周遊四海。

	說起來,原來小時候,阿柴曾和我同在德明小學唸書,但當時並不相識。中一時,柴哥轉到培正,
   我亦在中一下學期進入培正就讀,到那時他才識我,並開始相熟。當時,他跟一班玩鬼,包括神仙(陳振中),阿興(蘇建興),
   豆仕(劉仕憲),阿古(劉煥文),曲奇(王曲奇),阿俸(吳盛俸),阿豹(黄志宏),Kiss (江其仕),細路(吳秉渝)等人天天在混日子。
   一大早,在校舍盡頭處拉單桿,有機會就打籃球踢足球,放學玩康樂棋,週末去看電影,甚至跑到荔枝角去游屎水,
   玩個不亦樂乎,有冇讀書就搞唔清楚。如是,終於混到畢業,記得會考還是當和尚光頭一個(九憂無良)。畢業後,他想環遊世界,
   考上台灣海洋大學,(我亦被國防醫學院收了入藥物系,但臨尾縮沙改入崇基)。柴記是醒目仔,一年後,認清形勢,
   覺得還是香港好。收拾包袱回來崇基與我們楊主席,汪育立,劉弘毅,黎正文等人,在經管系同撈同煲,這樣他又跟我們再一次
   成為同學。拿到學士後,他投身教育界,在誤人子弟那段日子,贏得美人歸,就是我們的顏嫂Matilda。要養美人唔容易,
   靠份教書薪水,粗茶淡飯對唔住老婆。於是他決定回歸專業,發揮他的經管才幹從商去。經過一段年月的努力,掌控了香港辦公室
   必需品的供應,結果發得唔清唔楚。其間,有個人生小插曲。上面曾提到柴哥為人豪爽仗義。因此,他交遊廣泛。有一次,
   他接待一位從台灣來的朋友,乘坐出租車出遊。司機為新手,技術差勁,結果在港島出了車禍,柴記頭上掛彩,把嫂夫人嚇得花容失色。
   幸好吉人天相,休養一段時間後,完全復原。阿柴夫婦生活美滿幸福,教導孩子有方,一子一女全都成才,羨煞親朋戚友。
   兒子文禮繼承老爸的遺傳因子,獨立創業,是收藏特別玩具跑車的專家和代理。女兒文姿多才多藝,是一位專門設計特別
   首飾禮品的藝術家。

 
程慶生 離校五十五年翡翠禧慶典紀盛

   


    二零一七年是我社畢業五十五週年翡翠禧,也是培正創校一百二十八年及培正同學會成立九十週年。 我和太太譚穎怡(耀社),
    還有其他來自美加澳台的同學先後抵港,參加此次籌劃經年的盛事。此次慶祝活動前後三個星期,包括重聚前的國內旅行,
    在港的歡迎宴、同學日大公宴、餞別宴及殿後的印尼旅行。活動繁多,不是每位同學都能參加全數的,其中一次聚餐,我們竟有
    八十多人參加,已達團聚目的,也可見本次慶典實屬非常成功。香港同學的努力策劃,使參加的同學都能暢敘別情,盡歡而散,
    大家銘感五中,永遠懷念這難得的歡樂時光。

    十一月十六日,香港的天氣仍然暖和,當晚在尖東富豪酒樓的歡迎宴筵開七席,為慶典揭開了序幕。 出席者每人都收到一份由
    任偉光特製的紅邊藍色社褸,另有繡有紅色旭社的社帽,均非常醒目。有些出席同學是畢業以來首次亮相的,帶給我們大大的驚喜。 
    雖時移世易,但舊情猶在,大家見面時的興奮之情,實在難以形容。當然免不了多拍照片留念。 開席時,首先由此次活動總指揮石耑生
    致歡迎詞,跟着是社長楊康裔致詞。作為加拿大代表的我,也趁機宣佈了明年2018在多倫多舉行的世界培正同學日的一些資料,
    讓大家及早計劃參加。

    十一月十八日,同學們先在唐宮酒樓吃點心和午宴,接著一起走去對面的母校,參加一年一度的同學日慶祝大會。進了培正大門,
    已見大批的紅藍精神後繼者 -- 在校同學,正忙於招呼抵達的學長們。 我們走完大路,見到銀禧級的藍衣義社小弟小妹(在我們眼中)
    排好在石級上拍照。好不容易等這批年青小伙子(也可叫銀禧元老)嘈完才輪到我社拍大合照。跟住上中學校舍參觀母校的新舊設施,
    包括以前的高座、銀樂隊室、電腦室、校史室等,也看了優異生名牌,喚起了大家很多的回憶。 之後,去大禮堂參加各禧級的慶典, 
    先由校長及同學會會長報告一些培正同學的威水成就, 讓大家知道港澳培正同學近年在各項公開比賽中頻頻獲獎,叻人輩出。 
    接著由最年長的一九四二年級老瑞祺老師首先登台。 最難得的是一九五七年級輝社鑽禧,竟能集合了穗港澳同學超過七十人登台。 
    我社一九六二年級亦有四十七位同學登台,志氣昂揚。回想五年前金禧及三十年前晉升元老加冕,當時的登台情景還歷歷如在目前。
    當下石耑生代表旭社向母校及銀樂隊致送禮物。 是日下午五時許﹐各校友在母校魚貫登上大巴士,前往九龍灣宴會廳參加筵開百席
    的同學日大公宴。 我社當晚有七檯人,人數之眾,僅次於銀禧加冕之義社而己。當晚的高潮節目是所有級代表舉社旗進場,那象徵
    薪火相傳,紅藍精神永續下去。十一月二十一日晚,在跑馬地三C木球會的餞別宴,場地很好,菜肴非常豐富。方杰慷慨送出的紅酒白酒
    太多飲不完, 余石林及傅申根飲到 HI 晒。為感謝楊社長多年無私服務旭社,我社丹青高手余石林代本社獻贈傑作一幅,以申謝意。
    余石林又送出他的另一幅畫作,作為當晚幸運抽獎獎品。此外,任偉光亦捐贈了冬褸數十件來抽獎。接著,是討論下次重聚的方案
    及選舉新社長。社長楊康裔多年辛勞,以年長為由堅決續任,獲同學委任為永遠名譽社長,實際社務則由四位常務執委同學負責: 
    秦德荃(信),吳桂枝(望),顏思齊(愛),黃志宏(光)。同時亦委任蘇健興、范杏顏為香港培正同學總會本社聯絡人。石耑生、程慶生及唐逸堯,
    則分作美加澳三地同學之聯絡人。我亦再次提及2018年在多倫多舉行的世界培正同學日,鼓勵同學參與盛會,作小型的重聚。酒酣飯飽,
    范國夫人及秦德荃夫君陳乃森先生唱K娛賓。散席時,大家臨別依依,互道珍重,下次重聚再見。

    後感: 回首前塵,我們從一九六二年起到如今古人所謂古稀之年,那不是如煙如夢,而是實實在在地經歷過五十五年的跌宕人生和
    悲歡離合。過去多年,同學的聚散,不能不在我們生命中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如今我們退了休也好,還在工作也好,靜下來,總會想起
    在培正那些年代,校園內的種種事蹟、課堂中的笑語歡聲。有時,不免也會憶記那些已經離世而無法再見的同窗好友, 不禁感嘆生命無常。
    我們要知來日方長不一定是理所當然的,應當把握黃金歲月,放下執著,懷著感恩的心好好去過每一天。大家分處天南地北,重聚一次,
    絕不容易,何況時光不留人,每次見面,都是緣啊。

    後記: 楊康裔同學領導旭社多年為社出錢出力盡心服務,對內對外的無私奉獻有目共睹。2017年11月21日名為退任,但在過去數月,
    他仍繼續發揮其長袖善舞之奇功,發展社務,且有越戰越勇之勢,同學們咸認為楊康裔應該連任,在無人異議,眾望所歸的情形下,
    我們大家繼續擁戴楊社長!

 
秦德荃 給旭社同學--明月千里寄相思 (2010年 9月22日中秋節)

   

    香港培正中學旭社同學離校第48年的聚會,2010年9月在加拿大舉行,我偕同丈夫前往參加。八月中我們先來到多倫多,
    得到同學朱競翔夫婦的熱情接待,食住在他「五星级」的家。其後會同了來自香港的蘇健興,參加了當地多位同學準備的聯歡會,
    聚宴於龍騰金閣。其後,由蘇健興帶領,我們一同參加由多倫多至温哥華的9天巴士團。一路上,飽覽加拿大各省各鎮的風光,
    如地下礦洞、造幣廠、議會、三文魚繁殖場等。最深印象的是前往冰川的源頭,那天很幸運有白雪來迎,山上松樹都鑲滿了銀雪,
    白璧裹綠玉,光芒閃爍。我和丈夫在雪地上以樹枝寫字、積雪堆、擲雪球、玩雪水,來自南方的我倆,真的樂透了。其後的幾天,
    途經洛機山脈,我們最愛看的是羣山的積雪,清晨羣峯一片亮白,但很快便雪融峯現,這使我想到"把冰山劈開"可太費周張了,
    只要有光和熱,儘管冷若冰霜,它也會軟化的。人世間的情事,何嘗不然。

    抵達温哥華,我們喜見許多位久違的同學。社友們一起參加了這次籌備委員會早為我們安排的阿拉斯加8天遊輪之旅。
    三十多位同學在郵輪上,8天歡聚,除得覽大海中出現蓬萊仙島般的奇景外,也欣賞了近瞧挺拔雄偉,遠觀雲煙環繞的冰山。
   "山在虛無縹渺間",而綽約的仙子們,就在船上,就在我們的團中。

    在這次旅遊,我充分感受到同學們的深厚情誼。彼此相處誠如家人,相互照拂,無微不至。遊輪旅程中的一天,適逢是我的生日,
    同學們熱烈相賀,使我度過了平生最有意義的誕辰。

    海遊後,回到温哥華,旭社同學離校48年的聚會活動,便於9月11至13日那三天舉行。12和13日,白天暢遊温哥華名勝:圖騰聳立的公園、
    高山滑雪場和纜車、漁人碼頭等;晚上的聚餐,住在溫哥華的籌備小組,秦葆鍇、周美保、黃宇平、余子平等人,早給社友做好了美好的安排。
    第三晚惜別宴後有討論,由程慶生主持,同學們踴躍發言,為兩年後旭社畢業50周年慶典的活動,定下了清晰的目標。大家又邀請社長楊康裔
    繼續領導香港的同學,進行兩年後慶典的籌備工作。

    經過這次同學的聚會,使我更以身為培正學生而自豪。社友們離別了48年,雖各有不同的發展和成就,但大家的情誼始終不渝,更比得上美酒,
    在時光的流逝中,愈久愈益醇厚。

    惜別宴那一夜,席上廖耀琦同學觸景傷情,不自覺引用李商隱的詩句,當眾歎喟:「相見時難別亦難」。好一句結語!這次聚會的旭社同學,
    來自美、加、澳、港多個不同的國度和地區,為敘舊同一目標而相聚,千里迢迢,真的十分不容易。經多天的相聚,離別自然也依依難捨,
    叫人無限感慨。

    惜別宴後,還有洛機山四天遊。由於我們自多倫多來時,已經遊覽過了,所以就沒有參加了。

    這次活動的部分費用,欣得贊助,須大書一筆。廖耀琦伉儷報效第二天晚餐費用, 和惜別宴全場的紅白葡萄酒。耀琦夫人 Alice 還以美鈔, 
    巧妙地摺成心形,送贈每位同學。他們的慷慨和濃情,深留大家的心。

    這次活動成功舉辦,我們十分感謝籌備委員會諸位同學。兩年後2012年的旭社50周年金禧大典,在香港的同學一定追隨你們的足跡,
    繼承你們盡心為社服務的精神,把籌備工作做好。此外,也請其他同學為這事多提供寶貴的意見。

    在寫這小文時,適逢中秋節,就趁「今夜月明人盡望」,借取「明月千里寄相思」。祝願身體健康,友誼永固!

 


Click here to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