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同學自傳及金禧慶典花絮



社長 楊康裔 個人小傳
             楊康裔, 英文名 YOUNG Hong-Yui William,廣東寶安人, 
             培正1962旭社,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士, 曾任職於香港政府稅務局及香港牛奶公司, 後從商。
             妻陳氏, 為英國特准會計師(Chartered Accountant) 及香港註册會計師(HK-CPA), 
             育一子一女。女為加拿大商學士及澳洲商碩士; 
             婿為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學土及美國海洋氣象學博士, 現居橫濱。
             子為美國會計師 (CPA-USA) 及加拿大會計師(chartered-CGA, Canada), 
             現任職香港之銀行, 媳畢業於溫哥華UBC電腦工程。現時除兒及婿有職有薪, 餘皆賦閒。
         
趙從偉 個人小傳
            妻: 李雪馨; 兒子: 昆侖、德侖;  媳婦:Mayumi, 
            我會考畢業後,得益化學張的教誨,進入崇基化學系。當時培正人多勢眾,好不熱鬧,
            一眾並以“民主”方式把社名照搬到馬料水。1967年我在港大進修特別學位後,
            前往加京渥太華化學系研究有機化學碳水化學物的合成。加京環境優美,同時有一班培正同學,
            如陳力,善社的田金忠,旭社的我和蘇健興,真社的蔣松青、何宇庭、吳道寧,年青一點的黃耀華,
            戴樹漢等,濟濟一堂。轉眼四年(引楊主席名言:「時間過得快過雞痾尿!」)。畢業後,
            前往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和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從事有機合成和致癌物的研究(1971-1976)。
            太太亦在同校進行博士後的碳水化學物和癌症研究的工作。 1976後半年,遷居美東新澤西州,在那兒,
            妻子李雪馨從事藥物研究,我則從學術界轉入工業界,回到碳水化合物領域,主要是研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澱粉和植物膠體等)的結構和它們在食品和非食品工業上(例如造紙,紡織,玻璃纖維,採油採礦
            化裝藥用品等等 的應用。退休後,偶當顧問,閒時在網上做媒體轉遞人,或到處遊遊蕩蕩,見見親朋戚友
            (兒子一在美東,一在美西工作)。各位到美東紐約市附近時,請多多聯繫。這邊的中堅份子有李真如、
            區榮光、梁守恆、劉仕憲和陳競生。稍遠一點的則有廖耀琦,加上有時浪子回頭的陳漢恆。
         
陳漢恆 回顧過往, 感謝培正
            跟各位老同學一樣, 我們的年紀都七十歲左右了, 人生已過大半, 餘下的年歲, 就取決是否健康。
            身體很好及幸運的話, 會再活四五十年, 但相信這會是少數。若是身體健康一般的話, 
            再有二三十年日子可過, 也已經很好了。我有時靜思過往, 回想自己的經歷和遭遇都能化險為夷, 
            學識也與日增長, 能保有安穩的生活, 直到退休, 也擁有幸福的晚年、美滿的家庭和健康的下一代, 
            對一個沒有良好家庭背景和家世的我而言, 大部份功勞,實拜培正所賜.
             
            從有較明晰記憶開始說起, 我孩童時入讀小學一年級,那時候, 具規模而用西式教育的小學並不多, 
            故在家附近一所校舍極小的私立小學就讀, 在同一教室, 有高低不同的班級一起上課, 一班做作業, 
            另一班上課, 教師則交錯教學, 班中同學人數並不多, 年紀又參差不齊, 有的是成人, 或己婚。 
            校中談不上有眾多年幼同學玩伴。幸好我自小學六年級起,就轉入培正就讀, 到高中畢業。在這七八年間, 
            培正對我往後一生影響可謂深遠。
             
            我自小喪母, 父親忙於事業, 無暇照顧家庭。 我的一切生活, 均須自行解決和料理, 家中沒有長輩監管, 日間上學, 
            又不太愛唸書, 下課後在外遊蕩, 回家沒人指導課業, 有些家課自己又不太懂, 故成績總是平平。轉往培正讀書之後, 
            班上的同學眾多, 同班约四五十人, 年紀相近, 很玩得来, 大多數同學的家庭教養及背景都很好。同學都守規守矩,
            壞同學很少, 所以我就沒有機會學壞, 對於我這沒人管教的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培正功勞之一.
             
            由於培正是教會學校, 有聖經課、有集會、聽聖經、講真理、唱聖詩。聖經平時有測驗、期中和期考。
            漸漸地潛移默化, 校中同學便以聖經的道理作為日常行為的指標。 對於我這個缺乏家庭教育的中學生来說,  
            培正這些教誨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培正功勞之二。
             
            由於培正在初中時, 功課不太忙, 故我玩耍如故。每日下課後, 我便與同學到培正對面的一塊小空地踢足球, 
            直到太陽快要下山才回家。周末也相約同學到其他不同地點踢足球、 爬山、 游水、 看電影、 逛街等,
            有時也相約同做功課的。這些娛樂生活, 都很正當, 我也不再獨自胡亂在街上遊來蕩去, 當然沒有機會學壞。
            也由於常運動, 身體比前更健康了, 這是培正功勞之三。
             
            自從進入高中後, 人較為懂事。因為功課壓力大了,又有留級制度。我受了其他同學用功讀書的影響和感染, 
            跟著也用功起来。雖然不曉得讀書的正確方法, 但為了怕留級, 向家中不好交代, 所以多用了時間在功課上。
            我所以努力,並不是與同學比成績, 爭名次的先後, 因當時培正並不強調成績排名次的,學校只有優異生制度, 
            而且每班頂多只有二三名。我為了不想留級, 只好盡力, 並開始養成了持久努力的習慣。日後我在工作和事業上, 
            也是持久努力, 而不與人爭先後, 爭名利的。這是培正功勞之四.
             
            自高中開始, 國文課用的中國文選課本, 主要內容是四書、五經……等。都是中國文化精粹, 內容講做人處世的道理,  
            講中國的悠久歷史。學生漸漸地受潛移默化, 加上又講授聖經的道理, 效果更強。對一個受塑性強的年輕人来說, 
            所受影響往往很大。從培正畢業的同學絕多數都是走正路, 循規蹈矩, 我也沒例外。這是培正功勞之五. 
             
            培正教育注重均衡發展, 全面重視各個不同學科, 即中、英、數 、理、化、生、 史、 地、體、音等, 務使每一學生 
            都能學到各方面的基本要求。某些其他學校, 會偏重某些學科, 而忽略另一些學科。培正則不同,
            它要求學生全面兼顧, 這使我們畢業後, 都能在每一方面有基本的認識, 而不會在某一方面完全是文盲. 這是培正功勞之六.
             
            重要的是, 培正的各位老師, 均是一時之選, 教學態度佳, 對學生有耐心, 有愛心,學生當然受益匪淺,畢業後便能繼續深造,
            在不同專業方面發展, 這是培正所有老師的成果, 也是培正功勞之七.
             
            培正畢業後, 由於我家經濟較差, 便放棄就讀中文大學之機會, 而入讀師範學院, 但畢業後, 發覺在工作上
            要用到自己所學及知識非常少。當時同學們繼續上大學深造頗多, 去台灣深造的同學亦不少, 
            社友余承繁同學鼓勵我去台灣深造, 因為台灣的大學收費低廉, 水準也很好, 只是當時香港為英國殖民地而不承認其學歷而己。
            為了追求知識, 我便放棄工作, 往台灣大學就讀, 感謝我哥哥在經濟上給我支持, 使我順利完成學業, 再赴加和美繼續深造。 
            我對美加兩國,多了認識, 有利我日後的發展。我所以去深造,多蒙培正同學的影響和鼓勵,也是培正功勞之八.
             
            培正教授的中文課、中國歷史和中國地理, 內容極為豐富及有系統, 是其他中文學校比不上的, 更遑論英文學校了。
            最近二三十年, 大陸的改革開放, 不少人到大陸去。我們培正同學, 因有良好中國文化基礎,很容易及很快地就能了解
            中國大陸的一切, 這對我們回大陸旅遊和投資等, 都很有幫助, 如魚得水。其他英文學校畢業學生, 就較難適應, 
            培正在這方面更勝一籌。這是培正功勞之九.
             
            畢業後的培正校友,按照傳統, 常有定期聚會, 在台灣就每月一次, 聯絡感情,相互照顧和連繫, 不分高低届校友, 
            不論貧富和職位高低, 時時發揮培正紅藍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這是其他學校校友很少見的。這是培正功勞之十.
                 
            總而言之, 雖然我一生要感激的人和對象很多, 但由於培正對我的功勞實在太大,我把它列在我要感謝者的首位。
             
         
黃康育 旭社金禧慶典花絮
            老夫聊發少年狂,一點也不為過。年近七十老餅,畢業五十年的馬騮頭,再次重聚香江,
            興奮之情不在話下,老頑童頑性未改,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
            茲把記憶猶新的點滴花絮,記錄如下,以博諸君一粲。
               
               痛“瘋”
               
            廖君乃一痛風(GOUT)專家。他的良方是從“久病成良醫”的經驗精煉出來的。本人這次團聚旅遊時,
            不幸受到痛風襲擊,至今我仍懷疑是否從廖君染得(哈哈)。無巧不書,參加我社活動的一位善社老大哥
            亦得此無妄之災。在痛得撕心裂肺時,我求救於廖君。
            廖:你第幾次得痛風?
            我:第一次。
            廖:你為什麼那麼遲才得到?咳!我十年前就得到囉。
            我:(無言以對,俾其吹脹!)
            還算廖君有一點良心,次日在酒店大堂見面時即給我一“救命良藥”單方,而他回美後,又多次寄我秘方。
               
            解放了
               
            話說某日,在臺灣南澳前往高雄經太魯閣國家公園一段山路時,車在羊腸小道上逶迤而行時,某君已坐立不安。,
            據知是中午飽餐之餘,喝了不少啤酒、咖啡、茶水等等,忍耐已達到極點,“膀胱爆炸”隨時發生。在多番要求下,
            司機最終勉強找到一個路邊可停車的小小空間。此時此刻,該君急不及待直衝下車,飛奔叢林中“瀟「射」走一回”。
            輕鬆了四兩,豈不快哉!
               
            辣不怕?怕不辣?
              
            我社人才輩出,臥虎藏龍大有人在。抵臺當晚蒙吳紹麟同學設宴於一所湖南餐館,每一道菜皆脫離不了一個“辣”字,
            但某君仍向服務員要一碟辣椒。我禁不住訝異地對某君說:“哇,你真的不怕辣啊!
            ”某君以頗不以為然的眼光向我一瞄. 我這人還算醒目,馬上會意地說:“啊!你不是不怕辣,而是怕不辣”。
            (按中國有三省人以吃辣出名:
              湖南人:不怕辣;
              四川人:辣不怕;
              貴州人:怕不辣。)
               
            PTT CLUB
              
            我社有位才子,溫文敦厚。某日同桌用膳,一大盆飯端上了桌,才子站起來,禮貌地站起為每位盛飯。
            —個同學感激之餘,請才子坐下。另一同學搗蛋地說:“沒關係,才子在家也是站著為太太服務的!”。
            第三位同學接著說:“ 他何止站着服務,有時還跪着哩,且跪在算盤上。”
            據說胡適常自嘲,說自己是PTT CLUB之President,(按:PTT —— 怕太太也)
            不知才子是否也曾榮任此職?俗話說:怕太太會發達。如此,又何不樂為?
               
            往事如煙的Blue Hawaii
              
            初戀是令人最懷念且最刻骨銘心的。同窗三年,當年,某少年社友慕少艾,只能“我在偷偷望一望她,
            假裝欣賞欣賞一朵花”。可他有膽量,敢為她獻唱了一首Blue Hawaii以表情懷。造化弄人,
            轉眼五十年,世事多已成過眼雲煙。
            幸得旭社金禧良機,該君得到機會回到她的面前。歲月滄桑,彼此容顏已變,但“昨天”的故事可沒遺忘。
            那君,憑 旭社“姓名牌”確認了她以後,冒昧地跟她攀談,問她可曾記得五十年前有人向她
            獻唱“Blue Hawaii”?女的聽了,錯愕一會,幾經“欲說還休,欲說還“羞” ”後,答稱不記得矣。
            是焉?非焉?培正同學,哪有如此差的記憶力!但設身置地為她想想,亦難為她了,因為“怎奈她的身旁有個“他””。
               
            榴槤 —— 果中之王
              
            上蒼造物,一物配一物,天行健,地載物,天人合一,令人讚嘆。泰國及馬來西亞一帶,
            盛產的榴槤具有果中之王美譽,而山竹則是果中之后。榴槤性熱,山竹則性涼,吃了榴槤,
            最好也吃山竹,才不至於發“火氣”。
            在馬來西亞 KL,有一晚,導遊帶一批對榴槤有興趣同學,前往街邊 一 小販榴槤檔,現場邊開邊吃。
            愛好者愛得要命,恨者恨得要死,甚至有人說其臭如貓屎。怪不得當晚飽餐榴槤者,回到酒店,
            進入電梯時,別人皆刮目相看。
               
            後記
              
            金禧慶典已落下帷幕,同學們亦各奔東西。不禁想起大文豪蘇東坡之“雪泥鴻爪”: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蘇健興 古來稀之金科玉律
            本文主要骨幹,乃源自五年前拙文《旭社45周年藍寶石禧慶典後記之古稀感》 ,
            因其有可觀之處,所以不妨稍作潤飾,翻炒上碟,以供我們這班老餅溫故知新。 
              
            金禧慶典,提供給同學們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走在一起,歡聚一堂。回顧當年中學畢業時, 
            不過是黃毛小子,如今重逢,個個都已邁進古稀之年矣。數十寒暑,大學時 
            追求知識夙夜匪懈的苦熬,闖蕩現實社會拚博求存的歷練,已深深地刻蝕在各人的臉龐上,
            成了風霜。
             
            兒女都已成才,自立門戶,好福氣的更已弄孫為樂。同學中有的仍長袖善舞繼續抓銀,
            但大部份人已告老歸田,不再為五斗米而折腰,退休去也。 
             
            退休人仕,最重要是退而不休和退而不憂。主要是保持心境開朗,身體健康,自強不息,活到老學到老, 
            不斷增廣見聞。或弄孫為樂,或充當義工去服務社群,或行萬里路而遊山玩水,或寄情琴棋書畫,
            培養良好的嗜好,充實人生,各自精彩,優哉游哉,繼續上路,笑傲江湖。
             
            人老精!鬼老靈!每人的人生經歷和體驗雖各異,但其中感受和啟發頗有許多相同之處,
            且讓我們來共同分享。
             
            做個聰明的老人,應該:
            (一)	不要再替成年子女操心。
            (二)	不要再將成年子女當成未成年來[監護]。
            (三)	不必每事問,尊重已成年子女的隱私權、自主權。
            (四)	不要再以兒孫為生活重心,尋找自己的天地,才不致天天望穿秋水。
            (五)	不要逢人就訴苦,寧可寫作、畫畫、練功和唱歌,以藝術、創作昇華情緒。
            (六)	不要凡事抱怨,多欣賞,感謝別人為取悅你所做的努力。
            (七)	不要因孫輩跟你的子女媳婿起爭執衝突,這樣只會惡性循環,害了你的孫輩。
            (八)	不要因病痛而呱呱叫,有病要治病,領了藥要服藥,治不好的要忍耐。
            (九)	不要疑心病太重,要感激還願意留在你身邊的人,免得最後連他也走了。
            (十)	要有堅定的信仰,對未來抱著開心樂觀的態度。
             
            切勿[倚老賣老]!
            最重要是安守本分,首要自重和尊敬別人,方能受人敬重。切勿倚老賣老,
            切勿自以為是長者/老餅,到處得享有特權。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需要你時就是寶,不需要你時就是草。今時今日,因代溝問題,是寶是草,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祝您好運。
             
            [有老本才有尊嚴]!
            養兒防老已不合時宜,積穀防饑,自求多福方為上策。親生子不如近身錢,並非危言聳聽。
            狡兔死,走狗烹,父母被忤逆子女放逐或拋棄到海外並非新聞。金錢乃最靈驗之照妖鏡!
            任你道貌岸然,對著花花綠綠的金錢,其本性可一覽無遺,是人是鬼,無所遁形。
             
            [老頑固]!
            人老了,自然固執,一切自以為是。人生犯錯,並非因其無知,而是基於其自以為什麼都知。
            來日苦短,何必再斤斤計較,放開懷抱,多點包容,一切隨緣也罷。
             
            [財不可露眼]!
            炫耀自己的財富,只會令人妒忌,炫耀自己的才華,方能令人讚羨,欣賞。
                                                                                                                                                                     
            [不得好死]!
            隨著歲月增長,漸漸領略到咒罵人「不得好死」乃最惡毒之詞。可不是嗎?得了頑疾,
            要生不得,要死不能,久延殘喘的苦況才是人生慘事。到此田地,走得快好世界也。
             
            [人生在乎美好,不在乎長久]!
            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最重要是能生活得美好,何在乎長久。
            假若長臥病榻,久延殘喘,雖得永生,又何益之有哉 ?
             
            [食得,睡得,痾得] 
            此乃人生三寶,若每日達至進支平衡,有此循環不息的修為,臻此境界,自然身心舒暢
            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又有何難哉 ?
             
            人生如坐過山車,高低起伏,其過程曲折,離奇,香艷,驚險…,使人感受到酸,
            甜,苦,辣,鹹…,百般滋味在心頭。人或可瀟灑地面對喜、怒、哀、樂,但絕不能超脫生、
            老、病、死必經之路。惟有在有生之年,保持身心康泰,享受人生,或行萬里路——遊山玩水,
            到處觀光遨遊;或讀萬卷書 ── 增廣見聞以自娛。車到終站,便應欣然下車,何必強行戀棧。。
            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樂也何如?
             
            還有,好好地保有和毋忘[五老] - 老本,老伴,老骨頭,老嗜好,老友。
            寄望今日頂天立地的旭社老友,夙夜匪懈,自強不息,努力加餐。
            2015年澳洲再聚之時,齊齊整整,一個也不少,再續未了緣,是所至盼,為祝為禱。
             
蘇健興 旭社畢業48週年加國小聚拾趣
            因2007年歡度藍寶石慶典之餘情未了,社友們均認為要待五年後50週年大典才能
            再會的時間太長,遂在其間安排了此行的加國小聚。 參加者只五十三(53)人,應和者寡, 
            命名為「旭社畢業48週年加國小聚」,實為筆者一廂情願所撰,並未徵得旭社大會同意。
            雖云小聚,但其節目之豐富,比之藍寶石慶典不遑多讓,亳不遜色。 
             
            聚會中心為加國之溫哥華,從2010 年 9 月 4日至17 日,為期 14 天。
            節目始於七天的 Alaska Cruise海上暢游,繼為三天活動於溫哥華,最後四天則遊覽洛機山。
             
            根據紀錄,參加各項活動人數為: 
            7 天阿拉斯加郵輪  =   33 人;
            3 天溫哥華聚會  =     53 人;
            4 天洛機山遊覽  =     18 人。
             
            2010年9月4日,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雄畢至,夫妻並肩,齊集郵輪碼頭,
            揚帆去也。旭社諸子,相別雖只三年,但對我輩年屆或年近古稀者而言,已多添了霜鬢和
            複雜的魚尾紋,尚幸老態未呈。但見各人欣喜若狂,人老心未老的情懷,仍表露無遺。
             
            整整七日的阿拉斯加海上暢遊,駕長驅破萬里浪,直闖北極。航行了兩天,冰國風光盡收眼底。
            亙古不老的群山,為雪染白了頭。四處雪山皚皚,大小浮冰隨波逐流;冰川崩雪,何等壯觀;
            巨鯨噴霧,海獅、海豚、海狗、海豹、嬉戲在水中央…等美景,蔚為奇觀,為人生不可多得之經歷。
            可惜冰川天女的伊人倩影了無影蹤,誠美中不足也。
             
            郵輪上每天早、午、晚三餐,餐餐自助餐,任飲任食,食到夠食到飽。飽食終日,但並不是無所用心。
            除了靠岸時的陸上觀光外,航行期間,或競技四方城,或參加小組學習如烹飪、電腦…,或健身自強,
            或打籃球,或閱讀,或三三兩兩,一壺濁酒,多少古今事,盡付笑談中。各適其適,何枯燥之有?
             
            回航的前一天,目睹沙文魚在急湍之激流,不斷向前飛躍,逆流而上。一群接一群,拾級而登,
            直至其當年出生地,進行繁殖下一代,鞠躬盡瘁,以致遍體鱗傷,體無完膚,最後暴屍灘頭。哀哉沙文。
            傳宗接代的任務,本來是歡樂無窮的差事,但如斯艱苦,如此下場,何來樂趣可言?造物弄人如斯!
            奉勸諸君,來生轉世,勿作沙文。
                                                                                                                                                                    
            9月11日返抵溫哥華,繼之是遊覽市內和近郊等名勝地區,及為期三天的晚餐餐聚,
            並談論2012年50週年慶典籌辦事宜。
             
            社友已屆或年近古稀高齡,大部分人均是或大或小的長期病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脊椎病、
            痛風、風濕病、老人癡呆、腰酸背痛、偏頭痛…等病症,但美酒佳肴當前,各人均把疾患拋諸腦後,
            抱著同一心態──  先食為快 (Enjoy Now, Worry Later)。
             
            三餐豐富的晚餐中,除了歡迎宴及告別宴由籌辦會方負責外,第二晚的特別佳肴,
            全場消費由同學廖耀琦伉儷提供。嫂夫人Alice 更以自製美金銀紙牌餽贈與會同人,
            並即席教導各人製作技巧。
             
            廖氏伉儷並報效第三晚告別宴全場的紅/白葡萄酒。廖耀琦對劉伶癡愛甚深,正是:耀琦耀琦,
            嗜酒馳名,每飲輒盡,亳不希奇。其可掬之醉態,為晚會增添不少歡樂。
             
            在此謹向 廖耀琦及嫂夫人 Alice 的慷慨贊助致以萬二分謝意。
             
            9月13日,在遊覽 Whistler (2010 年世界冬運會場地) 途中之 Shannon Fall, 看到瀑布從五千多尺懸崖飛瀉而下,
            有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如此貼切的描畫,
            難道古人曾到此間遊?
             
            9月14 至17日為遊覽洛機山四天團,為大會最後的節目,筆者已返香港,詳情欠奉。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遊山玩水,其樂何如?整整十四天的加國小聚,節目之豐富,行程之暢順, 
            葡萄酒之香醇,佳肴之美味……等等,安排妥善,各人均感賓至如歸。但若不得到以下同學,
            多月來夙夜匪懈的努力,可不成事。在此謹向下列同學  
             
            秦葆鍇、周美保、余子平、黃宇平、程慶生及若干幕後英雄,致以無限之敬意和謝意。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於告別宴中,將曲終人散之時,眾人紛紛談論再見之日。訴不盡的離愁,
            忘不了的歡樂,不捨之情,溢於言表。可堪告慰者為此行雖是短暫之共處,但個中歡樂,更勝人間無數。
             
            在2012年50週年大典再聚之前,50多載的純真友情可賴電話、電訊、電郵…,得以無間地緊密地聯繫之外 
            但望大家均能清心寡慾,保持三低(低鹽、低糖、低脂肪)和一高(高纖維)的膳食,戒煙,戒酒,戒除不良嗜好,
            每天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莫道2012年的慶典,再見於2015年,2020年的聚會,又有何難?
             
            最後送上溫馨的提示:毋忘香港每月之下午茶聚 。
             
            訪港 同學, 請預早告知行程,下午茶聚小組會全力配合,日日都可以下午茶也
             
            居港同學,更應撥冗踴躍參加。一盅兩件,同把盞,食個包,閒話家常。
             
            願君多珍重!珍重!
             
             
            2010年中秋節   
             
         
籌備委員會統籌:蘇健興 2012年旭社畢業五十週年金禧慶典活動總結
            在 11月27日下午,當航機從馬來西亞的檳榔嶼抵達香港的那一刻,為期 18 日萬眾騰歡的
            金禧慶典活動,正式宣告圓滿劃上句號。曲終人散,各人臨別依依,不捨之情,溢於言表。
             
            2012年11月10日至27日,整整18日,得到同學們的熱烈支持,一切活動的安排,正如計劃一樣,
            如期順利進行,無災無難, 飲得杯落。謹向來自五湖四海之所有同學及聯袂出席的親朋戚友,
            致十二萬分謝意。
             
            埋單總結,各項活動參加人數:
            金禧慶典在香港的活動 = 119 人。
            台灣 5 天遊          =  63 人。
            馬來西亞 6 天遊      =  37人。
             
            [甲] 整整18日的金禧慶典活動,依次徐徐開展:
            (1) 11月10日,所有海內外同學,紛紛蜂踴到維景酒店大堂,以領取(旭) 風衣,
                姓名牌/錦囊,金禧活動手冊,和一睹闊別多年的同學為快。
             
            (2) 11月11日至15日,到台灣作五天遊。擔心多時有關到機場的交通問題,原來是杞人憂天。
                早上5時,看到旅遊大巴已在酒店門前恭候多時,各人笑逐顏開,6時前大隊已安抵機場,
                除了一/兩位在最後一秒鐘才趕到閘口外,總萛順順利利登上飛往台北的航機。
                首日在台北,得蒙宋成銘伉儷作招待兼導賞,引領大隊觀賞故宮文物,資深導賞員的宋嫂夫人
                及其助手,不厭其詳對每件古董的講解。
                晚讌由吳紹麟伉儷,邀請大隊到他們在台北旗下其中之一的湘菜酒家品嘗湖南佳餚,並端出陳年佳釀,
                劉伶之徒如廖耀琦,方杰和傅申根等正中下懷,喝個不亦樂乎。美酒佳餚,賓主盡歡。
                兩天在台北,熱鬧的景點如101大樓,慈湖瞻仰蔣氏父子陵墓,石門水庫,處處皆是人山人海,
                大部份時間花在排隊輪候上。
                第三天往花蓮,旅遊巴在台灣東岸的懸崖峭壁騁馳,如天水斷崖,…等難得一見的奇景,
                使人目不暇給,但龐大的旅遊車行走其中,驚心動魄。
                第四天中午時份到達高雄,漫遊愛河,逛海鮮市場。第五天傍晚,乘機返港。
             
            (3) 11月16日,同學和親友,為數119之眾,出現於中環上海總會的歡迎晚讌上,衣香鬢影,
                歡樂滿堂。謝謝方杰報效全場葡萄美酒。
             
            (4) 11月17日為母校同學日,全日節目由大會安排。嘆罷”一盅兩件” 午茶於新星酒樓,返母校進行
                金禧加冕典禮。晚上大公宴於倫敦酒樓。
             
            (5) 11月19日,南Y島半日遊。晚讌在索罟灣飽嚐海上鮮。從榕樹灣至索罟灣的路程,上半段是爬山路,
                然後是落坡和平坦途,以正常計大約90分鐘可行畢全程。其中值得表揚的是趙愛芳,以其受嚴重
                腳患纏繞多時的她,在多位同學相伴之下,走了兩小時多,憑其毅力及堅持,入暮之時趕及晚飯,
                抵達酒家時,其不屈的體育精神,獲得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6) 11月20日,餞別晚讌於維景酒店唐宮酒家。多位同學贊助名貴和豐富的禮品作抽獎,人人有份,
                皆大歡喜。並穫方杰,秦葆鍇,唐逸堯,曹靖暉,張翟等人供應全場葡萄美酒。
             
            (7) 11月22日至27日,馬來西亞六天遊,乘坐旅遊大巴,暢遊吉隆坡,麻六甲,怡保和檳榔嶼等名勝,
                嚐遍當地熱帶水果,如榴槤、山竹,及道地美食。
             
            (8) 五年一任,旭社負責人從新執位,眾望所歸,所有正副社長依舊官居原職,依舊執掌社務如下:
                正社長:  楊康裔。
                副社長:  秦德荃,方杰。
             
            (9) 金禧慶典特刊: 編輯: 湯保歸,范國。
                請所有同學踴躍投稿,文章和相片,將新舊稿件交給兩位總編。特刊將於2013年 6 月 杪出版。
             
            (10) 金禧慶典活動中,同學們拍攝的所有照片,朱永芳夫婿 Alex和程慶生將之輯錄成DVDs(上/下冊),
                 可在Computer,或家居電視機上放影。蘇健興在香港大量複製,以郵寄分發給所有旭社同學
                 (包括未暇出席金禧慶典活動的同學)。Alex 並答應將之修輯成 YouTube,提供多一頻道以便欣賞。
             
            (11) 在旭社金禧慶典籌委會安排下,所有出席活動的同學,有57人紛紛填表申請加入
                 成為2013年度母校同學會會員。
             
            (12) 餞別晚讌中,旭社諸君,均感意猶未盡,急不及待,籌劃下次相見之期。決定於 3 年後的2015年秋,
                 目的地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亞 (Australia)。由當地僑領唐逸堯,黃康育,唐小雅和周偉南,四人統籌,
                 策劃一切。36 個月的時光,轉眼便過,會面可期。
             
            [乙]金禧慶典籌備委員會謹向下列人仕致謝:
            (1) 吳紹麟伉儷:贊助台灣遊首日晚讌全場佳餚及美酒。
            (2) 宋成銘伉儷:報效台灣遊台北故宮博物館入場費用及導賞工作。
            (3) 廖耀琦伉儷:贊助港幣貳萬圓及致送全場每人一個‘美金心意牌’。
            (4) 方杰:安排歡迎晚讌於上海總會及報效全場葡萄酒。
            (5) 范嘉露,方杰:悉心精選特具上海風味之佳餚於歡迎晚讌上。
            (6) 方杰,唐逸堯,秦葆鍇,張翟,曹靖暉:報效餞別晚讌全場葡萄酒。
            (7) 湯保歸:安排中華基督教望覺堂借出場地作多次籌委會會議。
            (8) 籌備委員會仝人合力促成 “旭”風衣之款式設計,選料及顏色。並得任偉光精心主導生產。
            (9) 秦德荃:在金禧活動上的策劃,參與、組織,…等貢獻良多。
            (10) 收集款項負責人 : 美東區   -   廖耀琦。
                                美西區    -   田玉樹。
                                加拿大區   -   程慶生。
                                香港及其他區域   -  蘇健興。
            (11) 朱永芳/Alex伉儷,程慶生:金禧紀錄珍藏”DVDs全場相片輯錄成冊 。
            (12) 蘇健興:“旭” Banners設計,編輯金禧活動手冊。嘉賓Badges姓名名牌。
                        “金禧紀錄珍藏”DVDs製作及封面設計。
            (13) 多位默默耕耘的幕後人員如金愛瑾,劉貴全,吳桂枝,黃雅豐…等聯同籌備
                 委員會全體成員,經歷16個月的長期作戰,夙夜匪懈,同心協力,做到最好,
                 促使金禧慶典活動成功地依計劃進行。
            (14) 旭社海內外的全體同學,攜同親友踴躍參與,熱烈支持,致令母校同學日加
                 冕人數,為歷屆之冠,盛況空前。更使是次金禧慶典活動得以成功,人人樂而忘返,
                 賓至如歸,皆大歡喜。
            (15) 餞別晚讌名貴獎品贊助芳名:
                 方杰。楊康裔。顏思齊。石耑生。胥厚安。高叔平。黃亭秀。王世全。
                 石耑生。田玉樹。宋允娟。余兆文。金愛瑾。周展懷。張大可。張榮弢。
                 莫杖裘。程慶生。劉仕憲。劉煥文。趙從偉。
             
            掛一漏萬,或有手民之誤,海量汪涵,敬請原諒。
             
            [丙] 進支比對:
                 收入   同學繳付費用                                 = $816,637。
                        廖耀琦捐贈款項                               =  $20,000。
                        台灣遊首日晚讌退款                            =   $6,820。
             
                 支出   上海總會歡迎晚讌        =   $38,000。
                        新星酒家同學日午茶      =    $6,276。
                        同學日大公宴           =   $27,600。
                        南Y島海鮮晚讌          =   $35,535。
                        唐宮酒家餞別晚讌        =    $45,968。
                        中華基督教會獻金        =    $3,000。
                        風衣 140 件           =   $10,548。
                        Banners, 文具等雜項    =  $2,822.70。
                        到機場旅遊車           =     $1,600。
                        五十七位同學會會費      =  $5,700.00。
                        同學退款(取消部份旅程)   = $11,080.00。
                        DVDs紀錄製作及郵費      =  $7,456.00。
                        -------------------------------------
                        合共                   = $195,585.70。
                境外旅遊 (台灣遊 + 馬來遊)        = $567,690.00。
                                             ----------------
                總數   支出                       $763,275.70。
             
                       收入                                              $843,457。
            
               比對盈餘:        $80,181.30。
            
               除卻境外旅遊外,每人消費約為:$1,657.50 ($ 195,585.70 / 118 人)
             
            [丁]出席金禧慶典活動共119人:
             
                香港 (42人):
             
                張大可。趙愛芳。范杏顏。范嘉露。黃亭秀。楊康裔。金愛瑾。劉頌平。
                吳桂枝。劉貴全。李偉明。湯保歸。任偉光。黃雅豐。黃冠生。翁懷正。
                劉安琪。余石林。陳永平。許文正。陳百勝。鄭大榮。高叔平。華保德。
                范國。謝寧/金延慶。秦德荃/陳乃森。黃燕嫻/譚樹坤。蘇健興/譚碧茜。
                顏思齊/鄭勝彩。王世全/倪靜儀。黃志宏/鄭愛華。方杰/劉小梅。朱肇英。
             
                美國 (41人):
             
                劉煥文。吳秉渝。朱永芳。張榮弢。李真如。趙從偉/李雪馨。宋允娟/林隆彥。
                劉立群/劉淑勤。石耑生/鄭麗林。廖耀琦/郭愛蓮。李露明/章梅影。
                劉仕憲/劉小平。田玉樹/徐藹麗。吳靄悌/趙斯華。周展懷/毛慧。
                曹靖暉/顧一柔。張翟/董榮。彭耀國/何綺蘭。劉茜琳/韓志超。
                裴霞雲/吳亮祖。陳競生/陸瓊秀。馬智強/郭蕙蓮。梁守恆/袁麗。
             
                加拿大 (26人):
             
                吳雄鈞。傅申根。洪邁俊。余子平。秦葆鍇。唐瑪琍。尹玉麟/孫美蓮。
                程慶生/譚穎怡。葉蘊芙/李耀筠。朱競翔/黃一金。余兆文/蘇婉貞。
                莫杖裘/雷雪霞。黃宇平/楊淑媛。伍端常/黃大汶。毛紀範/許尚儀。
                陳鑑庭/陳瑪琍。
             
                澳洲 (6人):
             
                唐小雅。黃康育。唐逸堯/唐潔仁。周偉南/楊思瑋。
             
                其他 (4人):
             
                胡開源(新加坡)。吳紹麟(台灣)。胥厚安/王江萍(非洲)。
             
             
            [戊]參與境外旅遊人仕:
             
            台灣遊 (63人):
            唐逸堯/唐潔仁。周偉南/楊思瑋。唐小雅。黃康育。趙從偉。金愛瑾。周典懷。
            秦德荃/陳乃森。朱永芳。方杰/劉小梅。石耑生/鄭麗林。李露明/章梅影。
            田玉樹/徐藹麗。傅申根。周展懷/毛慧。曹靖暉/顧一柔。裴霞雲/吳亮祖。
            程慶生/譚穎怡。張榮弢。劉煥文。朱競翔/黃一金。伍端常/黃大汶。
            彭耀國/何綺蘭。任偉光。朱肇英。陳競生/陸瓊秀。蔡宗磐/錢賦良。周新懷。
            廖耀琦/郭愛蓮。蘇健興/譚碧茜。張翟/董榮。劉仕憲/劉小平。吳靄悌/趙斯華。
            莫杖裘/雷雪霞。余兆文/蘇婉貞。葉蘊芙/李耀筠。吳秉渝。謝錫恆/劉美蘭。
              
            台灣人仕:吳紹麟/胡蘭。宋成銘/吳玉美。
              
            馬來西亞遊 (37人):
            張鳳娟。鄭愛華/黃志宏。孫美蓮/尹玉麟。黃宇平/楊淑媛。黃宇楷/曾淑美。
            許文海/梁美芳。李興梅/李振漢。謝大山/關靄倫。許遵光/毛凱璇。吳秉渝。
            廖耀琦/郭愛蓮。吳靄悌/趙斯華。劉仕憲/劉小平。張翟/董榮。葉蘊芙/李耀筠 。
            余兆文/蘇婉貞。黃康育。莫杖裘/雷雪霞。 蘇健興/譚碧茜。謝錫恆/劉美蘭。
              
            [已] 旭社金禧慶典籌備委員會龍虎榜:
             
            社長:楊康裔。  副社長:秦德荃,方杰。
            統籌:蘇健興。  副統籌:秦德荃。
            執行秘書:蘇健興。
            餐飲讌會/酒水:范嘉露,方杰。
            祈禱:鄭愛華,黃志宏。
            司儀:程慶生,秦德荃。
            表演及領唱:湯保歸。
            旅遊:秦德荃,蘇健興。
            攝影:余石林,程慶生,石耑生。
            酒店住宿:蘇健興,范國。
            交通:秦德荃,范嘉露。
            財務:張大可,顏思齊。
            籌募捐款/抽獎:黃亭秀,金愛瑾,方杰,楊康裔,石耑生
            特刊編輯:湯保歸,范國。
            通訊資料收集:湯保歸。
            聯繫母校同學會:蘇健興,秦德荃。
            總務/聯絡/接待:范嘉露,范杏顏,鄭愛華。
              
              
            最後,但求無愧於心,豈能盡如人意,蘊釀了十多個月的金禧活動,總萛塵埃落定,
            圓滿結束,差強人意。其間容或有不周之處,間或有言重之詞,
            希望同學們海量汪涵,多多包容。
             
            培正旭社五十年的友誼,可比日月,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培正紅藍精神,亙古長存。
             
            從今直至 2015年秋於澳洲相會之期,希望各位努力加餐,自強不息,謹祝身體健康。
             
            2012年臘月                                籌備委員會統籌:蘇健興謹啟
             
            (應作者要求,本文原文照錄)
             
         
程慶生 金禧加冕重聚記盛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日,旭社慶祝畢業五十週年大典拉開序幕。時方過午,同學已陸續出現於窩打老道
            維景酒店大堂,急不及待領取風衣和姓名牌等。最先抵埗者,有楊康裔社長、黃亭秀、范杏顏等。
            其他先到的同學,則協助蘇健興及秦德荃打點一切,回應諮詢等。
              
            次日,風和日麗,同學連同配偶一行三十餘人,拂曉時便抵達機場,接著飛臺北開始臺灣五日之遊。
            
            首日下午,先遊故宮博物館。由宋成銘太太任義務導遊,作重點介紹,包括國寶級文物──翠玉白菜、
            毛公鼎等,令人歎為觀止。傍晚,參觀臺北101大樓。該樓曾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美譽。當晚吳紹麟作東, 
            賞宴湖南菜,社友除飲飽食醉外,亦辣得不亦樂乎。各人攝影留念,又逢田玉樹生日,被田太Alice狂錫,
            逗得眾人大樂也。
             
            第二天,參觀蔣氏父子陵園,園區廣濶清幽,漫步其中,心曠神怡。下午,參觀石門水庫和誠品書店,
            令我這初到貴境者眼界大開。
             
            第三天,登上兩部旅遊巴士浩浩蕩蕩向花蓮而去。車走台東蘇花公路,沿途可欣賞到太平洋海岸風光。
            經清水斷崖,抵達太魯閣國家公園。仰觀群山環峙,氣勢雄渾。俯視淺溪穿流石灘。
            真集險奇清幽於一身。此行避開橫貫公路,實乃穩健之舉。
             
            第四天,巴士抵高雄時已是下午。次日,一早參觀佛光山新寺及原寺。該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
            真是見面更勝聞名。下午,包船遊覽愛河,途中忽見沙甸魚群飛躍河面之上,奇景雖稍蹤即逝,
            但已令人難忘。由於船上都是自己友,大家都感無拘無束,十分輕鬆。接著趕去鄧麗君紀念館,
            重睹此一代歌后留下之風采及遺物,希望不久將來,此館能遷往一較佳場地。臨去機場返港前, 
            一行人等往購物商場品嚐牛肉麵,以此結束臺灣之旅。
             
            此行由於天氣甚佳,同學興致高昂。我更感意猶未盡,希望他日有暇重臨。寶島觀光固好,
            同學能在此同遊數天,機會更是難逢。
             
            十一月十六日乃在上海總會舉行歡迎晚宴之日。當晚,同學們已一早到場。很多社友五十年未見,一旦重逢,
            意外驚喜者有之,感到恍如昨日者有之,認錯攪笑者有之。歡樂滿堂。當晚參加者幾達一百二十人,盛況空前。
            我特別要一提的,是有些社友為五十年來首次在聚會中露臉者,如伍端常、唐瑪琍、趙愛芳、翁懷正、張翟、曹靖輝、
            周展懷、胡開源、王世全、吳雄鈞、鄭大榮、陳鑑庭等。經歷半世紀,友情仍在,大家並無任何隔膜, 
            仍能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實乃難能可貴之至。當晚總指揮蘇健興同學,接受大家鼓掌讚揚和歡呼,自屬必然。
             
            十一月十七日乃一年一度母校同學日(首次改為在十一月舉行而非在十二月)。當日上午在體育館有乒乓牙較賽。
            我社好波之人不少,球技並不因年日久遠而生疏。下午三時,大隊操上中學禮堂參加加冕典禮。我社七十餘位同學
            一律紅色風衣,出盡鋒頭。畢業五十年後,重回母校加冕,在銀樂聲中入場之際,會場群眾心情激動,場面非常震撼,
            真是一生難逢。蘇健興揮舞特製社旗,更替我們贏得滿堂喝采,可謂威盡矣。回憶1987年回港參加晉升元老加冕禮時,
            張大可高舉社旗帶隊操入大禮堂之情景,猶歷歷在目。而今人人添加了白髮。倏忽二十五年了,對留不住的年華,
            大家都有幾分感慨。
             
            當晚大公宴於彌敦道倫敦酒樓。旭社佔12席,人數僅次於銀禧加冕之1987德社。可見我社同心支持同學會
             
            十一月十九日為南丫島半日遊。同學乘渡輪先去榕樹灣,再漫步至索罟灣,共進海鮮晚膳。
            最難得是趙愛芳和謝寧,兩人俱能克服足疾,堅持完成全程。她們抵達時,獲得全場社友起立鼓掌, 
            為其有堅毅精神及耐力致敬。餐前例行唱校歌,聲震四座,令人側目。游水海鮮可口,大家都大快朵頤。
            乘輪歸途,大家又繼續敘舊交談,盡歡方散。 
             
            十一月二十日餞別晚宴,設於唐宮酒樓。為了惜別和懷舊,黃亭秀、余兆文收集了五十年前舊照於席間循環播放。
            作為抽獎主持人的黃亭秀,事前盡力號召同學捐贈,結果當晚獎品非常名貴和豐富。楊康裔、方杰及顏思齊慷慨
            贈出之巨獎分由黃冠生、石耑生及田玉樹獲得。范嘉露慨贈之墨寶“岳陽樓記”則為洪邁浚抽中,真羨煞旁人也。
            大獎之外,尚有特獎及人人俱有的枱獎,黃同學真是計劃周全。席上又決定日後向劉彩恩老師致送紀念品。
             
            依往例要進行級選,多番推讓後,社長揚康裔、兩位副社長─方杰、秦德荃連任,司庫仍為張大可,
            金禧特刊主編則為湯保歸及范國。其餘幹事則照舊。
                 
            接著討論二零一五年重聚,澳洲成為首選,由唐逸堯統籌,黃康育協助,將於六個月內提示可行性報告。
            澳洲同學雖僅只得四人,但當晚在座同學俱表示熱烈支持,屆時盛況可期也。
             
            當晚盡歡,大家同感相聚時間太短,殷殷話別 。三年後再見!
             
           附錄:
             
            畢業五十年來旭社重聚大事年表 
             
            年       畢業後	慶典名稱	   共聚地點
            1987 	25年	銀禧	         香港。在母校加冕,晉升元老
            1992 	30年 	珍珠禧	         多倫多
            1997 	35年 	珊瑚禧 	   多倫多北度假村
            2002 	40年 	紅寶石禧        多倫多
            2005 	43年		         三藩市
            2007 	45年 	藍寶石禧	   香港。在母校加冕
            2010	48年 		         溫哥華   
            2012 	50年 	金禧 	         香港。在母校加冕  
             
         
廖耀琦 My timeline
            I attended Pui Ching at primary 5, was living in Happy Valley 
            so had to cross the harbor on every school day. Love music and astronomy 
            in those days, built my telescope and was tracking the sun spots. 
            For sure I want to study science at senior high,  I was in the class of Love briefly, 
            but really pissed off by Math Wong.  So I intentionally failed the test  
            and got kick out to the class of Faith.  
             
            Fine, I like history, because of Short Lin; I like chemistry because chem teacher
            Cheung made it so easy and simple for me. 
            During the final year short Lin want me to take HKU’s A level test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hinese, I did and passed.
             
            This sure made my father, a HK Wah Yan graduate; happy as he thinks I can 
            get into HKU. Unfortunately he had to wait five more years. As I was accepted by 
            the EE department of NTU.
            Graduated on 1966 (we call us EE66), I decided to go to  NTCU to study computer 
            an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1967, went back to HK during the epic of the culture revolution. Got a job as production
            foreman at a US semiconductor factory, watch the teenager girls working for a year. 
            Then landed a job as demonstrator (teaching assistance) at EE department of HKU and 
            worked on my master degree. My old man’s dream came true.
             
            Got merry in 1973, had our first kid in 1974, now I need more money.
            Left the ivory tower and started my carrier as salesman and my 30 years on expense account. 
            1976, 200 years afte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t, I made my first business trip to USA.
            1979 Asian Pacifica sales manager of Gardner Denver’s CNC drilling division in Irvine Ca.
                                                                                                                                                                                                                                               
            1981 Asian Pacific sales manager of Chemcut in State College, PA (a subsidiary of Schering AG 
            of Berlin) with a relocation package.
            Settled in State College (a college town of Penn State) eventually in 1983. 
             
            Division sold to Total AG France.
            Retired first in 2002 and then in 2003. After flying 2,000,000 miles on United
             
            My Chem teacher Cheung training taught me how to cook. and handle the 
            chemistry side of my business.    
            My short Lin training keeps me up to watch all history events on Youtub late into the night.
            My NTU EE training taught how to change light bulbs.
            My snake king training taught me where to travel.
            My Bio training taught me how to love animals.
            My father, as a banker, taught me how to invest.
                                                                                                                                                                      
            So here we are living in the country side at the edge of a woods, surrounded by  
            PhD and professors.    
            Watching stars, animals and stock market.  With a model railroad layout in the basement.
             
         
胡開源 喜見劉彩恩老師健在
                                                                                                                                                        
            這次參加金禧紀念,除了與各同學歡聚外,最快樂的一件事莫過於
            能與劉彩恩老師握手會面,並目覩她老人家健在。
                                                                                                                                                                                                                                                   
            劉老師是我初中三的英語老師。現在想起來她是在英語方面給我受益
            最大的一位老師。時至今日,每當應用英語的時候,劉老師的影子經常
            都會出現在我的腦後,加增我使用英語的信心。
                                                                                                                                                                                                                                                   
            劉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切磋功課不在話下,學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她也樂意幫忙。
            記得1962年高中畢業後,我需要找一份補習工作。她馬上樂意地為我介紹。
            她也許不知道,她的幫助已使她成為我生命中雪中送炭的第一人。
                                                                                                                                                                       
            與劉老師闊別50多年了,想不到還能在金禧紀念中與她會面。她高齡九十多了,
            但還耳聰目明,步履穩健。在此預祝她長福長壽,永為培正同學們所敬仰。
              
            (應本文作者要求,本文原文照錄)
            
         
程慶生 緬懷愛班
            旅加數十年,除了多次返港旅遊和跟同學團聚之外。其他日子居家,總常心繫母校,
            那是自然而然興起的情懷。離校年份雖已久遠,但當年的趣事、劣行、妙計、戲言,
            在記憶中仍歷久常新,難以忘懷。在影樹下石檯石櫈休息,在大操場上打波子(不是去練跑),
            爭衝到側門外何文田小店買小食等事,都像剛發生了不久。校園生活裡,最不能忘懷的是同學,
            尤其是那些已逝去的同窗好友,如任駿超(超仔)、范思碚、周維傑、謝火如等。有時人靜下來,
            會特別想起超仔,一位文武雙全的君子。在中學跟他相交六年,在多倫多又同遊多載,
            這都留下給我無限的思念。
              
            回想當年高三愛班,我們一班小子一方面鬼馬聰明,另方面卻天真無邪。一班人,時而通宵苦讀,
            時而想盡辦法走捷徑去攞貼士,時而目空一切,自炫乜都搞掂。細數愛班群英, 鳳毛麟角當推坐在
            最前排的謝火如、胡開源兩位頂級人馬。我坐在教室後面(為貪圖考試時通水方便),左有神童盧以安,
            右有數學怪傑鄭大榮,前有猛料之人──「細路」吳秉渝,後有緊張大師周沛成,左面角落有
            張大可坐鎮,前面則有「高佬」「奶樽」和五位唔聲唔聲的密實姑娘。環顧四座,俱是一時俊傑,
            其中有情竇初開者,有正襟危坐者,有金口難開者,有憤世嫉俗者,當然少不了有惹事生非,
            嘈喧巴閉之輩(否則校園生活還有何樂趣可言)。教室內既是一群動靜俱宜者的組合,自然時有出人意表
            的驚喜事件發生。這班小子相同的特點是身經百戰,藝高膽大,難怪日後本班冒出了多位教授級人馬來。
             
            近年來,我曾有多回的遐想,我彷彿跟愛班同學一同坐在昔日高座四樓愛班的教室,大家共聚一堂,
            上一節朱達三或張啟滇老師的課。那景象超乎現實,但是何等美麗!事實上,畢業五十年了,
            往事是不可能重現的。物是人非,昔日課堂依舊在,但吾輩現在的心境,已歸於平淡,
            再已沒有當日年輕人的激情了。
             
            大家應還記得在2007年和2012年回校重聚的事。那兩次進入中學禮堂加冕之前,
            我們都曾在中學部高座一個課室小休,聚集準備。各人同處一室,談笑風生,輕鬆而興奮,
            又穿着同一社衣, 在那種令人懷舊的氛圍下,我想當時座中同學,
            都會萌生一些難以形容的感慨吧。 
             
            往日高三愛班的歡樂時光,不知不覺,便過了半個世紀,大家都到了夕霞燦爛的年華了。
            愛班同學們,讓我們不要浪費每一天,吃喜歡吃的,玩喜歡玩的,做喜歡做的,
            看喜歡看的,享受人生吧。
         


Click here to return